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Web3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将域名和账户体系中心化可以托管APP、网站和用户id。 写作:潘致雄
回想一下第一次进行密码货币转账时的体验,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特别是在确认收件人的地址时,这个像乱码一样的地址到底是对的吗? 需要逐个检查文字的正确性吗? 字母的大小写混乱也没关系吗? 漏了一个字怎么办? 因为转账错误可以回滚交易吗?
与此相反,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普通互联网产品,大多只需要确认简单的名字、用户名、昵称、手机号码或邮箱地址,就可以放心地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地址。
虽然“用户体验”似乎没有提及密码货币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但这种普遍的需求十年后也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幸运的是,开始探索这一领域的初创团队不断增加。 他们的核心是提供“翻译”服务,在“计算机语言”和“人类可读语言”之间互相翻译成“无损”。
所以,现在转账给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时候,不需要记录他原始的以太坊账户地址(0xd8dA.6045 ),只要记住“vitalik.eth”就可以了。 后者是典型的人类可以读取的用户名。
其实,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首的区块链网络在账户基础上采用了不对称加密技术,即常说的公钥加密,因此该系统天然对计算机友好,对人类的可读性相当不友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团队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功能,或者直接利用公共链本身,将用户常用的区块链的本机基础地址映射为人类可读的“用户名”
目前,构建这种用户可读账户系统的基本协议有几个,如以太坊域名服务(ens )、FIO、DAS等,各有自己的特点。 ens最普及,FIO提供更丰富的功能,DAS的互操作性更好。
另一个场景:域名系统,即业务入口
除了账户系统外,还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场景。 是“域名系统”。
因为区块链网络不仅可以承载用户的资产,还可以在智能合约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和服务。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金融类业务中,很多人把基于去中心化技术堆栈构建的网络服务称为Web3。
因此,这些业务的服务门户(Web 2.0常用的“站点”形式)可能会在基础设施层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简单来说,传统的web 2.0 APP主要由“域名”(例如google.com)和“服务器”),例如托管在亚马逊上的云服务。 然后,通过以往的DNS (域名服务)体系,映射域名和服务器对应的“IP地址”,一般用户也可以通过“google.com”访问Google的网站
在Web3世界中,为了将这两者中心化,“服务器”提供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可以通过IPFS、以太网、Dfinity等各种中心化技术的组合实现,社区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域名”
最初尝试的Namecoin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工程了,通过分叉比特币的代码,建立了以“. bit”结尾的顶级域名的区块链网络,更多的下游APP整合了他们,从而形成了现有的
但是,他们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毕竟项目概念太先进了,所以到8年后出现了一些同类项目,如Unstoppable Domains、Handshake等。 另外,ENS和DAS等也同样支持这种APP,ENS也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中心化域名。
横向对比
在这些以域名和账户系统为中心的协议中,Namecoin和ENS是其中最核心的两个。 Namecoin首次利用区块链进行域名管理,但ENS在以太坊智能合约下成为新的账户体系和去中心化APP协议栈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新协议外,这些项目还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场景。 专注于域名,专注于账户系统,几个项目同时支持两个场景。
“专注于域名”项目的用户场景经常替代或补充现有的DNS体系,通过与IPFS等协议的集成,可以实现完全中心化的前端网站的功能,因此可以使用Brave和Opera等web浏览器。 目前,ENS和Unstoppable Domains是与浏览器最集成的协议。
“集中于账户体系”一词经常会给用户一个使用该账户体系的场景,如直接集成在DAPP (DAPP )中,此外,还会出现加密货币钱包等入门级别的目前,ENS已广泛集成到主流密码货币钱包和DApp中,但FIO声称得到了众多密码货币钱包的支持,但实际采用度还处于初期,社区关注度也几乎不见。
另一个中心区别是注册名称的所有权模式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