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8 16:30:01点击:144
data-v-3 f0f a3ab数据- v-5 f 989728原题: 《【新闻周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颠覆国际支付体系的开始》
资料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之文
多边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桥项目最近很受欢迎。
11月3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举办之际,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和阿联酋中央银行联合发布了多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用例手册,介绍了项目的应用场景和科技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入以来,该项目备受瞩目,今天我们也很简单,什么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原本是泰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进行双边试点的项目。
2017年,香港金管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项目,项目名称为LionRock,即狮子山。 狮子山是香港有名的狮子形状的山,在香港也流传着积极鼓舞人的“狮子山精神”。
2018年8月,泰国央行推出了一个名为Inthanon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 )项目,该国8家商业银行参与。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Inthanon像是代表泰国清迈的山Doi Inthanon,是泰国海拔最高的山。
2019年5月,香港和泰国两家CBDC举行“山山联合”,推出Inthanon-LionRock项目,研究CBDC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2019年9月,Inthanon-LionRock项目的第一阶段启动,于当年12月完成。 这个阶段主要是技术开放,双方共同与来自两个地区的10家参与银行合作,成功开发了基于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 )的概念验证原型。
2020年11月,Inthanon-LionRock项目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双方将探讨跨境贸易结算和资本市场交易的商业用例。
2021年2月,Inthanon-LionRock项目进入第三阶段研发,中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参与,Inthanon-LionRock项目迎来扩大,从原来的两个方面变成了四方。 同时,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枢管辖下的香港中心也支持该项目。 项目名称正式更名为“多家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m-CBDC Bridge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2021年9月,四方发布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第一阶段报告,此时可以初步看到该项目给跨境支付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2021年11月,四方央行发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用例手册,介绍项目15个潜在应用场景和测试进展,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
为了便于阅读,多边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桥项目简称为mBridge。
2021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发布了《Inthanon-LionRock to mBridge: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 (以下简称《报告》)阶段性总结报告。
据报道,mBridge从Inthanon-LionRock阶段脱胎换骨,技术原理和一些理念都继承了Inthanon-LionRock。 mBridge还坚持无损、合规和互操作性三大原则,总体目标是“针对高成本、低速度、复杂的可操作性等痛点问题,设计和迭代新一代高效的跨境支付基础架构”。
据报道,Inthanon-LionRock的原型区块链网络层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创立的ConsenSys公司在Hyperledger Besu上构建的,因此该网络是以太坊的形象
mBridge的系统构建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核心层。 该层包含区块链分布式登记簿技术(blockchain ledger )及其相关数据,也是智能合约编程的实现层。
第2层是后端APP层。 为第1层提供身份、权限访问、路由功能、钱包签名、密钥管理、外汇兑换机制等。
第3层是前端层。 该层为访问核心系统提供了接口,并为最终用户提供了所需的功能。
在技术原理上,mBridge仍然继承了Inthanon-LionRock项目的基础。 采用“走廊网络”,所有参与银行在国内网络和走廊网络上分别运行各自的节点,只有各国央行拥有管理节点的核心权利。 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确保整个链路的充分安全。
在走廊网络中,通过Token化资产,各方无需中间账户即可进行点对点交易。 这样,平台就可以无缝地提供不同货币和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令牌化的支付支付(PVP )转账。
在跨境支付中,双方兑换了多少数字货币,相应的数量会映射到走廊网络上。 映射的东西别名为“委托保管证书”。 中行从核心层的角度,可以非常详细地了解走廊网络上数字货币的运营情况。
简单来说,如果a国银行需要b国的数字货币,兑换1亿美元,对应的走廊网络就会出现1亿美元的委托保管凭证。 在走廊网络上寄存凭证具有通用性,可以在加入mBridge的货币之间更有效地进行兑换。 当c国银行需要b国5千万美元的数字货币时,直接a国银行通过存款证明在走廊网上完成交易即可。 有趣的是,寄存单只不过是证书,不能直接流通。 在各国的货币流通还是需要兑换相应的数字货币。 该场景适用于批发型数字货币的应用。
最终,mBridge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报告书中画有两张图,展示了mBridge如何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传统代理商跨境支付模式:
这种模式在多边交易中,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有国家和隐性的政策限制。 这也是现在流行的SWIFT模型。 近年来,SWIFT推出了SWIFT GPI、SWIFT Go等产品,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结算效率,但从原来的几天到几分钟,基础逻辑没有变化,交易效率和监管风险依然不好。
mBridge交易模型如下图。
在多边直接走廊网络上实现点对点交易,可以省去中间环节,其交易速度可以达到秒级。 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可以降低成本,消除外汇操作风险,提高透明度,减少监管工作。
笔者的粗浅看法是,在SWIFT模式下,中间机构只是信息的传递,具体交易的执行需要双边银行按照统一消息传递系统进行操作。 mBridge还不能说是数字货币版的SWIFT,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交易所性质,各国央行依靠走廊网络,进行存款凭证和数字货币的交换。 通过智能合约,各国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政策。
根据最近发布的mBridge APP手册总结,Mbridge可以带来低成本、易于操作、无汇率风险、高透明、低申报负担的跨境支付体验。
mBridge对中国央行来说,是全球跨境支付革命的重要破局点,也是重构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在2020年召开的G20会议上,20个国家将加强跨境支付作为应解决的优先事项。 2020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发表的《Enhancing cross-border payments: building blocks of a global roadmap Stage 2 report to the G20》中,明确指出了当前跨境支付的问题,提出了19个解决方向。
其中,探索新的支付技术、制度和安排只有三个方向,包括探讨新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和引进、观察全球稳定货币的发展、探索CBDC。
这三条路中,第一条有再做一个SWIFT的意思。 例如,欧洲推出了INSTEX; 第二条是观察元(Facebook )的安腾、USDT等稳定货币的发展。 第三条是像mBridge这样的项目。
除了封锁稳定的货币,中国政府还推出了CIPS。 传统的SWIFT系统实际上很难突破。 mBridge从0开始,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货币为中心构建的跨境结算平台,无论成功与否,中国央行都在制卡。
相反,在美国,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目前SWIFT对其有利,因此没有必要重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 美国对CBDC态度非常谨慎,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推出CBDC。 2019年末,美国财政部长表示五年内美联储不会发行数字货币。 今年中,FRB说将在夏天发表美国版CBDC研究报告,但还没有发表。
在稳定货币方面,美国政府和科技巨头异常支持,各种较大的稳定货币大多钉住Diem、USDT等较稳定的美元。 在支付生态中,Square、PayPal、Visa、万事达卡等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加密货币的发展。
mBridge成功也不容易。 根据毕马威的报告,mBridge实际得到广泛使用至少需要10年以上。 除了面对世界稳定货币的挑战,mBridge的发展还与世界各国对CBDC的积极性直接相关,如果各国推出CBDC,认可mBridge加入,则减半,剩下的将成为各国的游戏。
当然,得益于mBridge开放、公平、透明的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加速,但货币竞争,背后是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的竞争,mBridge将成为国家实力的映射。
参考资料: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用例手册》
03010华尔街俱乐部
《深度科普:G20 跨境支付路线图》中亿财经网
《消除痛点,探索跨境支付新通道——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解析》邹传伟
《邹传伟:探索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姜怀聪
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