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6 17:45:01点击:193
data-v-9033fe72 data-v-0aea98aa源:数字法币研究社
“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高速融合发展阶段,数字技术的作用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金融业迅速发展。 与以往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相比,现在发展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辅助、支撑、赋能发展到融合、原生、普惠。 》12月5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 )第18届世界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说。 狄刚表示,今年3月,中国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的部分,将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在重点关注的数字技术中,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引擎。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已经被普遍采用。 狄刚表示,2021年,相关咨询机构对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中国、日本等10个国家进行了区块链调查,结果81%的受访机构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广泛的扩展性,被主流采用。 一家研究机构2021年9月对全球顶级100强上市机构使用区块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1家机构在使用区块链技术。 出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成果。 狄刚一方面指出,从争夺专利走向实力,从寻找场景变为生态建设,区块链落地成果不断增加,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价值优势。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农业金融、贸易金融、普惠金融、社会城市、“三农”、民生等领域实现落地,一些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也实现了贸易金融、信息共享、外汇交易、股权交易等区块链。 狄刚着重于数研所对区块链技术的运用。 他指出,数研所率先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研发项目中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 一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统一的分布式账本。 央行作为可靠的机构,可以连锁交易数据,保障数据的可靠性,运营机构可以进行机构间结算、账目的集体维护、多点备份等。 二是在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数研所作为数字货币桥项目技术委员会主席,探索了利用分布式账本构建的货币桥测试平台。 三是牵头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专项,建设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以信息透明、可靠传递、信用共享为目标,完成基于区块链的贸易金融生态系统建设。 四是在标准化领域,数研所积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带动多条区块链国际标准制定展开。 担任全国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会计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机关,参与区块链技术参考体系结构等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在金标委员会的支持下,推进了区块链评估规则、安全规范、互联互通、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荻刚认为,目前的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仍面临6个技术难题。 他指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拓展了许多应用场景,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在体系结构方面,在性能和扩展性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关注侧链、多链、硬件加速、链上链下协作等解决思路。 其次,在隐私保护方面,“目前,零知识证明、准同态加密、安全多计算、联邦学习等主要隐私保护技术的局限性还很大,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创新,也需要从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狄刚说。
在信息安全方面,狄刚认为区块链将面临自主控制、开源许可、量子计算等挑战,进一步加强智能合约、形式化验证、合同安全、DID分布式身份等安全技术创新另外,在监管审核方面,狄刚认为,区块链的节点中多为匿名化和密态化,难以到中心进行监管。 隐私保护技术和监管侦探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透明的监管。 在融合整合层面,“区块链与现有技术的整合与兼容性需要加强,存在技术摩擦,需要加强区块链基于现有技术的继承改良研究,需要加强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 ”狄刚说。 最后在标准体系方面,狄刚坦率地说,区块链互操作性差,核心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不够。 这就需要加大互通标准体系的建设力度。 狄刚表示,未来区块链数字金融在基础理论方面、核心技术方面、核心技术方面、特别示范等许多方面都有提高的空间。 在基础理论方面,狄刚认为应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数字金融技术实践往往快于技术理论的发展,需要在体系结构、可信技术、共识算法、密码理论等方面加大技术理论的创新; 在核心技术方面,构建包括智能合约创新、区块链网络技术、芯片与硬件、以及跨链、监管考核、威胁监控等在内的核心技术。 狄刚指出,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总体工作安排,承担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专注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 “数字人民币将于2019年底开始考试,目前正在10个地区和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中进行考试。 今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考试和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有序地进行。 ”